缺乏自然症候群
|
今日單字:nature-deficit disorder 中文意思:小孩子逐漸花很少的時間接觸大自然的現象
文:張哲嘉
有次跟朋友還有朋友的小孩去欣賞油桐花,一隻蟲子剛好停在孩子的手上,孩子一察覺,放聲尖叫,尖叫聲在山裡迴盪著,嚇跑了那隻蟲子,更讓我們大人嚇得滿身冷汗。
有次走進同事的小孩的身旁,看著孩子津津有味翻閱同事為他買的有聲書,那是一本收集了很多動物的叫聲的有聲書,裡頭精緻地畫著各種動物,把手按著動物的形體,動物就會出聲。
這兩件事情,讓我匪夷所思。
自然界原本就存在不同的生物,怎麼一隻小蟲子的出現就會把小孩嚇得驚慌失措?自然本應存在很多不同的生物,那麼,我們理當常常聽見不同動物的叫聲,怎需要製作一本童書來讓孩子熟悉各種動物的叫聲?
一隻蟲會讓小孩放聲尖叫,一個孩子得要藉由童書來認識動物的叫聲。他們很可能分不清楚青蛙和蟾蜍,看著眾多的樹木,更無法知道哪一棵樹是榕樹,望著天空的雲彩,更不可能察覺到天氣即將的變化。
唯有童年恣意地在自然中遊走,開心地體驗自然的美好,才可能對自然產生親密感。
現代大多數的孩子,可能都罹患了nature-deficit disorder。
以往的社會隨處可見田地大樹,社會也還未全然走向工業化,家裡的電視只有三台,網路更是尚未萌芽,孩子想玩耍,就走向自然,把自然當玩伴,從自然找尋野趣,放任自己的玩心隨著四季更替起伏。
現在可不一樣了。田地大樹返老還鄉,高樓大廈壯大聲勢,自然被排擠在都市之外,電視網路成了人們最大的寄託,電玩成了孩子之間競逐的寵兒。
於是,現代的孩子分不清楚青蛙和蟾蜍,突然有隻小蟲飛到自己的手臂上,驚嚇到被外星人入侵
deficit當名詞用,有著不足的意思,order(順序)加上了表示否定的字首dis,遂有失調之意。nature-deficit disorder就成了一種長期失去自然的薰陶,所產生的一種失調的症狀。
當你與自然熟稔,會知道四季變化有一定的定數,萬物自有其生存之道。也許有一天,當你的生命面臨困頓,你會想起自然給你的感受,生命的困頓或許正如四季的交替,你也一定能找出自己的生存之道,心情或許頓時豁然開朗。
當一個孩子把童年都寄託在冰冷的電視網路電玩上,往後的日子,很難對週遭的自然或者其他的生命體產生共鳴,更無法把自己的生命跟自然做呼應。
身體缺鈣、缺某種維他命,我們懂得及時補充。若是心靈缺了自然的陪伴,也別忘記適時讓自己親近自然,才不至於罹患了nature-deficit disorder。
|
superlu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